微機繼電保護裝置一般技術規范及技術要求
工藝要求和柜體結構:
(1)全部設備表面應清理干凈,并涂保護層。
(2)每面保護柜內、外表面,均應進行磷化處理或用其它辦法作處理,以真正達到防蝕目的,然后涂一層底漆,一層填嵌,最后涂上兩薄層指定顏色的漆。
(3)柜體為鋼支架金屬外殼封閉式結構、防護等級不低于IP42,能獨立支承,采用前后開門,屏后必須用雙扇門,前門為單扇玻璃門,所有的門把手應當能鎖死,并帶限位裝置,屏高為2200+60mm,其中60mm為柜頂裝飾。屏寬800mm,屏厚600mm。柜由螺栓與預埋的基礎槽鋼固定(槽鋼不屬本供貨范圍)。柜頂應有吊環。柜體用防銹涂層保護。柜面應平整,不眩眼。顏色由發包人在設聯會上選定。
(4)柜內主回路帶電部分應與接地部分隔離,柜體內應保證通風充分,并能防腐,防小動物侵入。柜內設有接地銅排。保護裝置的外殼應與柜內接地銅排相連接。
(5)柜內端子排布置在柜后兩側,端子排位置應便于接線,要求設置塑料走線槽,槽蓋可以分段拆卸。所用的端子采用非尼克斯端子。柜內端子應以安裝單元分開設置、強電和弱電端子也應分開布置,頂部標明安裝單元。交流電流端子應采用試驗端子。電源端子間、電源端子和其它端子間應有隔板。
(6)柜面布置應均勻、整齊和對稱。便于操作、監視、維護和檢修。面對配電盤、交流回路的組件相序排列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為U、V、W、N,柜面布置圖應交發包人批準。
(7)所有額定參數和結構相同的部件應能互換。
(8)屏面下部應按需要設置試驗部件和連接片,采用屏面安裝結構、屏后結線。正面帶有能取下的外罩。每個接線柱應有回路識別標記,便于操作和試驗。
(9)每一組端子排應預留20%的預留端子,且任何一個端子排上的端子的接線不得多于2根(電纜根數由設計單位提出、應根據此來確定端子排的端數)。
(10)柜內應提供適當的內部照明器具。
實際使用要求:
(1)包括的繼電保護系統均為全數字式的繼電保護系統,其微處理器(CPU)應不小于32位,CPU及其接口的平均無故障時間(MTBF)應不小于30000小時。
(2)保護裝置應符合國家標準GB14285-93《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技術規程》,并符合電力部門反事故措施的要求。
(3)所有保護應適合于電流互感器二次額定電流為5A,電壓互感器二次額定電壓為100V。所有電壓互感器二次電壓回路應用空氣開關保護。電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只有一個接地點,對于有幾組電流互感器連接在一起的保護接地點應在保護柜的端子排上。
(4)保護裝置應為模塊化結構,并能很好地適應不同的保護。改變保護原理,應只改變軟件編程,而無需改變硬件結構。
(5)保護裝置應采用標準尺寸機箱和插件板設計,采用開放式配置,可靈活配置各種保護。機箱和插件板裝在保護柜內。保護柜內應包括規定的保護功能、跳閘組件、監視功能、檢測、人機對話、通信接口部件和打印機,并能實現事故記錄等功能。
(6)保護裝置應滿足主設備保護范圍的要求,每種保護都應有較寬的整定范圍,并能無級調節。
(7)保護裝置的整定和控制,可用PC機通過保護系統串行口進行,具有良好的人機界面,操作人員可通過PC機完成保護參數設定、顯示實測值(電壓、電流、功率、頻率、相位)、事故顯示、確認、整定值記錄、保護功能檢測。
(8)保護的整定值,事故和故障記錄,均可在打印機上打印出來。(每柜一臺打印機)
(9)菜單顯示采用中文。
(10)保護裝置應能對設備進行在線和離線檢測,能對保護裝置的回路進行全面的監測,包括從電流互感器、電壓互感器到輸出跳、合閘線圈進行檢測。
(11)運行人員還可以用保護裝置上的人機接口—鍵盤和液晶顯示器進行對話,完成運行監視、定值設定、調試等。
(12)每一保護功能應帶有LED指示燈,用于報警和跳閘指示。繼電保護校驗儀介紹。
(13)保護裝置應有二個串行通訊接口,一個是RS485用于實現與電站計算機監控系統的現地控制單元LCU的通訊,另一個是RS232可用于與PC機的通訊,供調試用。與電站計算機監控系統的通訊規約采用Modbus的RTU規約。
(14)對于輸出保護功能應有獨立的起動和跳閘接點輸出。每一保護功能應有二對獨立的報警接點輸出。
(15)根據實際情況、跳閘邏輯要求有可能改變,除了軟件可編程跳閘外,承包人應為每個保護單元提供一套斷路器操作箱,用于接收外部跳閘命令。并送至斷路器跳閘線圈。
(16)所有跳、合閘回路的監視應包括在保護系統內。用于跳閘回路監視的裝置不應影響跳閘回路的正常運行。
(17)保護系統及其設備應能適應電站的工作環境,對環境溫度、相對濕度、塵埃、振動、沖擊、噪音和電磁干擾諸方面應滿足有關國際標準和中國標準的要求。
(18)裝置應滿足電力系統關于繼電保護及安全自動裝置反事故措施的要求。